t82037

贺兰山酒歌 小说 黎敬忠 第八回:山风拂帽兑流年 孤芳自赏酿甘甜

贺兰山酒歌 小说 黎敬忠 第八回:山风拂帽兑流年 孤芳自赏酿甘甜 妻子打来电话,说了许多埋怨的话。本来我在农科院机关干得好好地,也能照顾到两个孩子的学习,可是跑到园林场受苦。她也曾经善意地埋怨副院长李进德“把老黎派了个远远地,家也管不上,两个小孩上学,累死我了。快给我调回来吧。”妻子机关工作也十分地忙。说实话,李进德副院长是看上早年我在中宁县乡上任过职务,就推荐把我派到了农场一样的单位来了。园林场相比农科院研究所还是苦,研究所那还是荫凉瓦屋,书桌课题。说实话,我年轻,四十刚过,也雄心勃勃地想要干一番事业来。虽然遭遇了“5·20洪灾”,也一点儿也不怯活。况且洪灾已过,柳暗花明,到了收获的季节。 我一人在办公室。没了王耀忠的陪伴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看看办公室放了王耀忠的草帽,捡起来戴在头上,独自沿着十八支渠渠坝,一面看着挂果的葡萄园,一面孤芳自赏地骑自行车向西干渠渠口走去。 这天是五月二十日,是几年前贺兰山洪灾发生的日子。当年的今天抗洪,上上下下,在泥水中摔过很多的跟头。如今,两岸葡萄园,排排水泥杆,好不风光。 到了十七支渠渠口附近,大闸坑泛着水花,漂几片树叶。这是当年洪水决口的遗迹,洪水过后留下了一个大坑。站在大闸坑边我思索着当年,如果当年遇事,今天就是我的第四个忌日。 忽然,一阵风从贺兰山小口子刮来,把草帽刮到了闸坑里打旋旋。我想,王耀忠那顶帽子本是没有带子的,我戴上还是没有带子,我戴不住它。 贺兰山,半山留一阙,叫滚钟口,历史上称小口子,是历代政要的避暑之地。西夏王李元昊滚钟口避暑时发生政变;马鸿逵在滚钟口避暑时遇到灾祸。所以,小滚钟口也是多事的山口,是口小阴风大,钟鸣乱事多。 第二天,农科院通知开会,新领导宣布免去了我园林场的职务。戈院长此时已经调走,在自治区政协任职了。 我想起王耀忠的“一挂马车两头驴”的怪论来。 正是: 时光兴替论沉浮,仕途原来无歌谱。 总有那点不对劲,终身揣测悟不出。 只是那酿酒葡萄及酿酒产业,久久缭绕在我心中。回家后休息后,倒也安心。秋,酿酒葡萄熟了,学山口人王昌龄,买两口缸,买一些酿酒葡萄,在家里酿造起干红来。大缸裹了电热毯,发酵温度掌握在二十七八度,酒成。园艺所酿酒专家宋长冰给了我酒酵母,并且安顿我说:“干红,酿造过程不能见水”,又说,“温度不能过高,超过三十度就做成醋了;见了荤腥就感染杂菌臭了。各个菌种发酵条件不同”。 我严格遵循了嘱托。又买个旧汽车水箱,和高压锅一起改造了白酒蒸馏器。干红葡萄酒成后,找人用试验室的硅藻土过滤器过滤,放鸡蛋清沉淀,加酒石酸,做出干红葡萄酒来。我很自信,我的酒要比山口人王昌龄的酒科学,品相、口感都好。因为王昌龄的酒不会过滤。 剩余的葡萄酒和葡萄皮,放在高压锅里蒸馏。做出白兰地来。我也试了干枸杞发酵蒸馏工艺,制造出了枸杞白兰地。干枸杞发酵不易。开发干枸杞做酒,利用枸杞下脚原料能够节省成本。至今我还保存了一瓶样本,不过不敢喝了。